查看原文
其他

开学典礼 | 李霖老师:成为更好的人

2017-09-19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


按语:李霖,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副教授。在2017届博雅学院的开学典礼上,李霖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。他强调,“精英”不仅仅意味着“卓越”或“优秀”,更在于成为“更好的人”。精英教育应该改变人、塑造人,使人拥有智慧和美德。经典阅读是通向智慧与美德的道路。阅读经典时应搁置成见,虚己体察经典的内涵,才能使经典塑造人,成就人,成为“更好的人”。


成为更好的人

李霖


尊敬的各位来宾,各位老师,各位同学:

 

大家上午好!


感谢诸位光临博雅学院的开学典礼。我谨代表博雅学院全体教师同仁,欢迎17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,加入博雅,成为博雅人。

 

不论新生还是老生,可能都在学院的宣传资料上,看到过一个诱人的词:精英教育。今天,我想借此机会谈谈我对“精英教育”的理解。“精英”并不单单意味着“卓越”或者“优秀”,博雅学院追求的不是在给定的游戏规则当中取得成功。我理解博雅学院的精英教育是对好的追求,精英应该是更好的人。

 

什么是更好的人?这关系到教育的本质。教育的本质应该是顺应人的天性,鼓励自由发展,还是应该塑造人,改变人?如果要取舍,我倾向于后者。这正是儒家特别强调“学”、强调“教化”的原因。古人说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,塑造人的同时,也是成就人,使人变得更好,更完整。古人说“为学大益,在自能变化气质”,我们需要学,需要接受教育,是因为我们不完美,不够好,需要改变。如果生而知之,完美无缺,还需要学吗?说到这里,有人不禁要问:我们应该学什么?怎样学?通过刚才的思考,应该学什么,答案已经呼之欲出。我们所谓学,所谓更好,所谓精英教育,它们的核心不是某一种知识或者技能,而是智慧和美德。

 

那么怎样学?如何培养智慧和美德?博雅的道路是经典阅读。经典是在漫长的历史中,最具影响的那些作品。现代社会日新月异,我们仍然乐于学习某些老掉牙的经典,甚至认为他们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典范,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们承认这些经典的伟大,同时也意味着承认我们自身的不足,我和经典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等的。只有承认经典是高于我们的,只有暂时搁置现代人的成见,试图忘掉我们对于人生、对于天地万物、甚至对于价值的固有看法,才有可能放下自己、虚心地体察经典为什么是经典,才有可能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美德,让经典塑造自己,成就自己。当然,经典中的某些内容,可能跟现代社会格格不入。我想我们不论是继承还是批判,不妨先去理解。理解应该是第一步。

 

博雅学院对经典阅读的坚持,是一条艰辛的路。经典跟现代学术的隔阂,首先对教师授课就是巨大的挑战。其次,高年级同学进入专业学科的时候,也要调适和转型。但这些都不是最大的困难。我认为在当今的大学,经典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,在于人很难真正改变。据我观察,一个二十岁以上的人,能够对自己的缺点认账,而且努力去改,其实是一种稀缺的品质。“过而能改”,听起来好像没有那么难,但这正是孔子对他最好的弟子颜回才有的评价:“不贰过”。我们每位同学,包括老师,都有自己的天性,家庭的影响、基础教育、社会风气,十几年来天天耳濡目染、习焉不察。进入大学,虽然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,但是我们会喜欢什么,会怎么看问题,遇到事情会是什么反应,我们的偏好、想法、习惯其实已经相当固定,比我们预想的更加难以改变。掌握大学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不是特别难,难的是在学习和训练中改变人,塑造人,成为更好的人。这是经典教育面临的挑战,也是使命。

 

博雅学院的老师和同学,已经为此付出了无数艰苦、扎实的努力,我们已经凝聚了很多共识,已经形成自己的传统和气质。这是非常难得的,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。现在我要再次对17级的新同学说,欢迎你们成为博雅人,你们已经肩负着博雅的传统,你们是博雅的未来。谢谢大家。





编辑:宜臻

长按上方二维码,扫描关注我们

荐稿投稿请发至3514173425@qq.com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